近日,为期 42 天的 2025 年车橇项目训练营在陕西安康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训练营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办,集结了来自辽宁、吉林、四川、宁夏、浙江、新疆、陕西、河北、天津、广东、上海、内蒙古、山东、北京等 14 个省区市的 93 名运动员,为车橇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依托陕西安康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丰富的车橇专项训练资源,本次训练营创新采用“体能专项强化 + 陆地推车推橇 + 冰屋模拟出发” 协同训练模式。这一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精准聚焦运动员在车橇项目中的核心竞技能力,从基础体能到专项技术进行全方位打磨,为后续赛道滑行训练筑牢根基,让运动员在实战化训练中更具竞争力。
为确保训练质量与专业度,训练营分阶段邀请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国家集训队的教练员亲临现场,开展观摩与指导工作。教练员们将国家集训队先进的训练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宝贵的实战经验倾囊相授,有效填补了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对车橇项目认知的空白。许多此前对车橇项目了解甚少的运动员,通过本次集训系统积累了专业运动知识,竞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从“零基础” 到 “专业化” 的跨越。
为检验 42 天集训的实际成效,9 月 25 日至 26 日,训练营在室内体能房、田径场地及专项训练场地同步开展专项能力测试。通过对比 7 月 9 日至 11 日选材阶段的运动数据,多数运动员在体能、专项技术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较大突破,充分印证了本次集训的扎实成效与科学价值。
除专业训练外,训练营还注重运动员的理论素养提升。在教练员的统筹安排下,运动员们有计划地开展车橇项目运动知识学习,从理论层面深化对项目的理解,形成“实战训练 + 理论学习” 双向赋能的良好格局。
本次训练营不仅为各省区市运动员搭建了技术提升与经验交流的优质平台,更在人才培养与行业协作层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成功发掘并培养了一批具备潜力的车橇项目后备人才;另一方面,推动各省区市在车橇项目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车橇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为冰雪运动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